小注:
1. 白肉制法:
① 将肉叉于铁叉之上,用中火烤,烤出浮油,将毛烤净;
② 把烤好的肉放入水中浸泡10 分钟后,用刷子刷3~4 遍,刷净污染,吊起擦净污水;
③ 肉皮向下,开水下锅,水开后,移至微火煮至六七成熟,抽出筋骨,再煮熟为止;
④ 将煮好的肉切片,每片1.3~16 厘米长、0.5 厘米厚。
2. 血肠制法:
① 将猪肠加盐、醋,搅拌见起白沫,用水洗净白沫和污物,放入冷藏箱待用;
② 取杀猪时流出的鲜血,坐清两次,把清血和混血分开;
③ 混血与清血加水各125毫升、盐10克、味精1克、砂仁、桂皮、肉寇20 克;
④ 把猪肠从冷藏箱内取出,用水洗净,一头用马莲扎好,从另一头灌血,灌好后,将口扎住,再从中间扎住,分为两段;
⑤ 开水下锅,煮10 分钟左右,见血肠浮起捞出。放入冷水盆内,把煮熟的血肠用刀切1.3~1.6 厘米的片;
3. 酸菜去外层老叶,洗净,切成细丝;
4. 将白肉、血肠、酸菜丝,下锅同煮3~4 分钟即可;
5. 蘸调料食用:调料用酱油、韭菜花酱、辣椒油、腐乳、蒜泥、虾油、香油、香菜末合成。
名族渊源
美醇香,营养丰富的白肉血肠,早以成为了群众雅俗公赏的风味名菜。白肉血肠产于何时,是由何人创的,以难于考证。但白肉血肠和满族世世代代用猪祭祀还愿的民俗是分不开的。和白肉血肠相连系的祭祀有两种;一种是满族的大祭(俗称烧香答祖宗,即跳神还愿)献猪于神,举行“领牲”,“摆件子”的典仪,必须在夜间吉时进行。天亮前仪式结束。
另一种是满族祭天典礼(俗称给外头,也叫还愿),日出开始,先“念杆子”后“摆案子”。在敬供天神后,人食。须当天将全猪吃净。日落前,告终。
满族祭祀为大喜事,人客多,不兴上礼,凡来者,一律白吃,为拉大伙吃的好吃的全使宾主男女老少,同食共乐。锅头当众单腿跪把片肉的小菜墩放在膝盖上,用片刀飞快的把肉片成薄片,供大家吃。(食祭肉时蘸佐料,禁酒,不办席。)这新宰的猪,煮的这样的嫩,片的那么薄,吃着满口香。五花三层的白肉片,新血灌的鲜血肠,有清血肠,混血肠,煮熟拉那个可口香,从此便留传了白肉血肠。在满族的故乡至今仍有专做白肉血肠的饭馆,一些从外地来的人往往把品尝这独具风味的白肉血肠同游览白山黑水的美好风光,共加赞贺。
页面: 1 2